向明天:創新者的領舞
發布時間:
2021-02-11 13:13
來源:
瀏覽量:
583
客車行業雖是傳統制造行業,但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和管理創新卻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制勝之道。蘇州金龍在新能源客車及智能網聯客車等相關領域持續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工作,成為新能源汽車及智能網聯汽車行業新產品的引領者、新標準的制定者、產品結構調整的導向者。其中,無數技術人員為企業創新貢獻了智慧和汗水,值得我們為他們謳歌。借此機會,我想分享幾個創新者在2020年發生的故事。
顧治平:為無人駕駛車輛安裝雙腦
顧治平,2010年畢業于重慶大學車輛工程專業,通過校園招聘進入蘇州金龍,一直供職于公司技術中心,從事底盤系統設計工作。通過自己踏實勤奮的態度,刻苦鉆研,迅速將大學學習的理論知識轉化為企業生產力,工作幾年時間顧治平就參與了公司首款大鼻子校車的研發、首個IPD流程E系中巴研發、首款AEBS+ACC中巴的研發、首款AEBS大巴的研發等重要的開發項目。在公司不斷創新發展的過程中,他自身的能力也得到了長足提升。
2020年8月,公司6m無人駕駛車型“清源”正式投產,線控制動EHB和EPB都需要重新匹配開發,本著為公司降本增效的初衷,顧治平積極聯合公司供應商管理部與上海一家供應商洽談開展戰略合作的相關事宜,確立了該供應商為線控制動EHB首選供應商的模式。
該車線控制動EPB原方案采用單執行器單控制器方案。整車進入下線調試后,由于該車整備質量超重和對整套EPB結構效率偏低現象預估不足,出現了駐車制動力無法過線的問題。根據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相關規定,駐車制動性能需在空載狀態下,滿足駐車制動率20%的要求,實際該車駐車制動率14.6%,較法規要求的下限值還有5.4%的差距。如果要加大EPB執行器輸出力的話,涉及到更改程序,格陸博就要收取新的開發費用10萬。
眼看交期臨近,顧治平聯合試制工藝緊急制定了幾項改制措施,期間通過調整杠桿比增加輸入力、優化拉絲長度和走向提升效率、更換制動器等方案,連日加班加點驗證,光執行器就調壞了3個,但仍無法徹底解決駐車制動力不足的問題,無奈車輛只能9月中旬“帶病出廠”進行其他調試。
與此同時,顧治平想到了“雙執行器+雙控制器”的方案,并和南理工兩位線控方面的專家積極交流尋求該方案的可行性。該方案可謂行業首創,在原有一套EPB執行機構的基礎上再增加一個控制器,一個網關和一套EPB執行機構,分別通過一組拉絲機構作用左、右后輪。經過幾輪溝通,最終敲定方案細節,由南理工重新設計程序,我司重新設計線束、拉絲、固定機構等。
在客戶提出需在國慶期間完成該方案的改制要求后,顧治平對外積極協調控制器、網關、拉絲等長周期物料,對內準備新的技術圖紙以便指導現場,最快程度的在國慶節中后期組織相關物料和人員到位。功夫不負有心人,新方案調試較為順利,上線一次合格,車輛得以在節后第一時間交付客戶。
李鑫:試水機器人噴涂的樂趣
李鑫,蘇州金龍工藝部涂裝工藝工程師,有豐富的涂裝工藝工作經驗。自2015年入司以來,他立足本職崗位、刻苦鉆研業務、勇挑工作重擔、腳踏實地做好每一項工作。在工作過程中,他認真負責、細心謹慎,能夠主動服務現場,積極配合制造部及時、有效地處理現場工藝問題。
公司2020年7月開始噴涂機器人安裝調試,李鑫主要承擔噴涂機器人應用相關工作,特別是承擔機器人的編程和調試。在短短的三個月時間,憑借刻苦鉆研、勇于攀登的求知欲望和腳踏實地的做事態度,不僅快速熟練掌握噴涂機器人的操作、編程、現場示教調試、參數的設計及設定等工作,還想方設法為了更好的服務于生產現場,編制多種變化的噴涂程序,分別對應所需噴涂的不同部位,以供車間所需的多種噴涂選擇。
為確保機器人的順利投產使用及具備優良的噴涂質量,李鑫經與各涂料(清漆、面漆、水性中涂等)供應商技術人員的密切合作,進行大量的樣板測試和觀察確認烘干后樣板的實際狀態。經明確設備系統管路潔凈度的要求并通過排查空壓機、清洗管路、壓縮空氣管路,增加吸附式干燥機、四個精密過濾器并每天進行吹掃管路等措施,才使壓縮空氣滿足機器人要求,確保了如期投入油漆。
在機器人試噴前,他嚴格按照公司涂裝標準要求,測試并確定現有各配套涂料的噴涂膜厚、噴幅及工藝參數等。通過不斷調整噴涂工藝參數、測定并記錄每組樣板烘干后的膜厚及噴幅,反復測試近一個月的時間,最終確定了不同涂料使用的工藝參數,包括機器人的出漆量、旋杯槍距、軌跡折距、軌跡速度、轉速、電壓、成型空氣、涂料粘度等,并在9月10日試噴第一臺樣車,樣車涂層外觀完全滿足我司現有要求。彼時正值蘇州酷暑季節,氣溫長居35℃以上,李鑫在現場測定機器人工藝參數、不斷噴涂樣板,收集并測定樣板數據,每天都是汗流浹背,但是當最終確定參數并試噴涂成功后,他的內心充滿喜悅——值了!
截至目前,李鑫已完成中涂站編程仿型噴涂車型15個,所噴的樣車涂層外觀完全滿足公司要求。
王俊紅:欣慰整車CAN總線項目落地
王俊紅,2008屆校招員工,長安大學碩士生,入職以來從訂單設計到產品開發再到技術研究,工作認真扎實,專業知識豐富。
2020年,讓王俊紅最欣慰的是,蘇州金龍整車CAN總線項目得以落地,整車網絡質量得以顯著提高。
自2016年以來,蘇州金龍電器研究所專門成立CAN總線項目研究小組,她作為該項目負責人,對CAN網絡技術深入學習,研究大量外文文獻,深入現場測試、調研,制定適合客車的CAN線束制作要求以及線束搭鐵設計規范等,身體力行推動該項研究在客車領域處于行業領先地位。
為適應新技術的應用,她于2020年進行了以太網技術的研究,針對以太網在客車的應用場景,制定分階段實施計劃等,為新技術的應用規范行動指南。當前,整車CAN網絡架構已經進行推廣,整車網絡得以合理規劃,車身、底盤、動力、附件等網絡得以劃分并進行有效隔離,防止網絡間相互影響,整車的負載率從60%降低到30%;網絡間干擾問題得以顯著降低,2020年整車CAN網絡問題至今保持“零問題”反饋。
王俊紅同時還承擔了另外兩個智能網聯項目,雖然項目結果尚未落地,但在推進過程中,她及團隊其他成員都對未來技術的實施有了一定的技術儲備和積累。成長員工、成就企業,他們受益匪淺、蘇龍未來可期!
相關新聞
在線留言